close

 

《偶然發現的一天》2.jpg《偶然發現的一天》.jpg

 

《偶然發現》是一部關於「尋找生命意義」的作品,前面幾集確實會受女主端午積極想改變自我命運而感動,但越後段越像模糊焦點,搞不清楚編劇是想要好好撒糖寫愛情故事還是想要擴大議題討論命運的價值。不少人棄劇主要原因也是如此,我個人是喜歡看甜劇的,但有深度的甜劇我更愛,本劇讓我深深覺得編劇有極大的野心想對「人的意義」、「只要勇於嘗試,命運是能夠被改變的。」這兩個觀點進行討論讓觀眾反思,只可惜似乎為了捉住大家都愛看甜寵劇這個商業手法, 失去了一點感染力,更多了一些銅臭味。
-
當然,不可否認本劇還是一部值得品味的佳作,在不少細節裡都能夠看見編劇的用心以及想透過作品述說的話,劇中的哲學思辨被巧妙的設計於情節中,拋開愛情故事的干擾,端午的執著不放棄、河路(一天)的勇於挑戰命運、白經不重蹈覆徹的尋回真正的自己,每一個人物就投射著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不同的人生哲學,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但總有
相對上的好與壞。
看這類校園劇總會納悶「難道他們都不用上課?」是的,偶像劇就是如此,所以他們究竟怎麼畢業的那都不重要,特別要談的是,《偶然發現》中每一堂課都很重要,對劇情發展幫助或許不大,但有助於使觀眾了解這部劇的核心價值,例如:
美術課端午當模特時,美術老師對著同學說:「隨著角度的不同、光線照射的方向、用什麼心情看待模特兒,雖然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但是卻會畫出不一樣的端午。」這句話說明了每個人看事辦事的差異化,徒留對錯、好壞讓我們思考,套用任何事情都一樣,編劇也藉此暗示觀眾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角色,將會得出與原先不同的想法。(所以包容各異可以讓世界更美好。)

國文課堂上老師提到:「當我呼喚出他的名字,他變成了我的花朵,變成花之前做過什麼?有過什麼過程呢?就是叫出了名字,這個名字包含著期望,因此,變成花朵說明了變成真正的關係。」當端午為沒有名字的十三號取了叫河路這個名字開始,他們兩個就產生了連結,不管故事輪迴幾次,她都還是會再次重新喊他河路。曾經有人跟我說過:「每個名字都是一個品牌。」要好好經營自己的品牌啊!名字包涵著父母(或其他人)對自己的期待,也是證明自己存在的重要物件。

數學課上老師也用數學歸納法的分析數列來比喻人與人之間的關聯,編劇藉此再一次的講到存在的意義這件事,這裡則著重於因某人存在而使自己更加完整的觀念。老師講課時端午還特別轉向河路的方向,看著他,確定他就是那位對的人。

又是美術課,而且竟然在上捏陶的課,好羨慕呀!這次美術老師說:「作品裡包含著創作者的溫度,最重要的是對創作有充分的了解,不是一昧的朝著相同方向旋轉,這樣隨便用,就會搞砸創作物,創作人也會傷心。」本劇對角色最大的限制在於被作者設計好一切,就像現實中的我們好似被上帝操控著一生,我們只負責走完它。老師的這句話透露作者要對自己的創作有充分的理解,故事中的角色才不會毀壞,越來越多角色覺醒試圖隨心所為改變作者的設定,若作者沒有讓步使故事被更改,角色們可能早已毀壞。

最後一集再次輪迴的部分,大學老師說:「海德格說過存在被丟棄在時間裡,所謂的存在與本人意願無關,我們都是與彼此有關聯的存在者。」編劇不斷的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科目來解釋「存在」這件事,我們都先存在著才有辦法思考為何存在?存在的意義及理由為何?這是顛倒了笛卡兒「我思故我在」命題的一種觀點,也就是海德格所提出的「我在故我思」他認為人是必須不斷的親臨存在,才能理解存在。
-
除了上述這些探討「存在價值」的問題之外,我想就「有知是否更勝無知」這點來加以討論。
這個命題較可惜的一點是並沒有很被編劇重視,只要稍微點到為止,角色與角色之間的對話內容能夠感受到,已覺醒的角色會羨慕尚未覺醒的角色擁有無知的快樂,很多時候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知道了真實後才開始回味無知時的單純簡單,看透了一切反而不敢勇往直前,魷魚絲精靈就是一例,他是最早覺醒的角色,在兩部作品中皆是,潾宵花裡的他也曾奮不顧身的想改變命運,卻換來與愛人的永隔,到了秘密時他因為「已知」後果,不僅不希望端午和河路改變情節,更在與香秀相遇時與她保持距離不敢靠近,還好後來他們還是勇敢的為彼此踏出那步,相擁在一起那幕,看了好欣慰啊!

你認為「有知是否更勝無知」呢?
-
最後,推薦給大家,不要棄劇,沒有爛尾,要看花絮,劇本身還是有很多看點的,不只以上這些,像是白經很帥這點你就不容錯過了。《偶然發現的一天》3.jpg

劇評。喜歡的話請響鈴\\純粹談論喜歡,是膚淺嗎?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曾乓 的頭像
    曾乓

    曾乓評。什麼

    曾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