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藝術的真實性?藝術欺騙論(模仿論)

柏拉圖全集2第十卷595B內容中柏拉圖認為應該將詩人(藝術)逐出城邦外,因為詩歌會讓情感統治我們,人們無法理性,而不理性不該存在於城邦統治中。柏拉圖試以『藝術是模仿的模仿』說明上述理念,以理型中的床(神造的)、現實中的床(木匠造的)及畫家畫的模仿物解釋畫家所創的世界只不過是對現實物的模仿再模仿,模仿是遠離真實的、是隔了兩層的,是虛構再製真實的表象,欺騙著心智軟弱的人們,藝術與知識(永恆不假)對立,以此證明藝術必須驅逐。

 

藝術創造一種新的真實性或另一種觀看方式:文學是真實的生命

普魯斯特反對柏拉圖的想法,認為文學是真實的生命,藝術令人覺醒,使世界變得多樣,我們可以透過每位藝術家所創造的不同世界跳脫自我,看見自己與他人的差異,以不同的觀點感受世界,豐富存於自身的智力。

 

藝術是一種杜撰,無法隱藏它的虛構,但詩比歷史更哲學?悲劇淨化如同靈魂的昇華

亞里斯多德也與柏拉圖持不同看法,在柏拉圖的理論上進行在說明,認為詩比歷史更哲學,人們相信歷史,因為它是真實發生的;而詩歌(藝術)是人為捏造的,但歷史是描述一件已發生的事,是具特殊性的,而詩是描述一件可能發生的事,具普遍性的,詩歌追求的是一類人必然會說或做的一類事,比起歷史更加哲學。

亞里斯多德以上述理論提升藝術的價值,他更認為詩歌中的悲劇表現可以淨化人心,藉由抒發強烈的負面情緒或激情,從中獲得解放如同靈魂的昇華。

 

藝術沒有用途?它的唯一目標是追求美,藝術的無用為大用

哥堤耶同樣站在柏拉圖的理論基礎上進行論證,說明藝術是無用的,所有有用的事物都是醜的,也沒有什麼美是對是對生命不可或缺的,但我們依然會追求美,追求藝術,即使它是最無用的。哥堤耶強調藝術的無用為大用,藝術是多餘的蛋必要的存在。

 

藝術能具有實用價值嗎?超越藝術有用與無用之間的另一個選擇

1919年華特.葛羅培斯創辦包浩斯學院,學院中的成員們確信藝術(建築)必須與工業結合,他們致力於生產兼具美感與實用性的生活日用品,在藝術的無用中賦予有用的價值,透過科技改變藝術的無用,因此包浩斯學院被視為今日設計發展的開創者。

 

藝術不是無用,甚至回應人類的根本需求

黑格爾認為藝術創作是認識自己身為主體的方式,透過創作將自己外顯化,成為「為自己存在」的客體,產生自我意識的精神,說明藝術並非無用,它甚至回應人們根本的需求,也就是自我認知的需求。

然而,黑格爾在《美學講稿》書中說明,藝術本質是精神上的作品,而每一種藝術都呼應了這一精神表達在歷史上開展的時刻,他將藝術與美學合併,諭示藝術已達終結之境,當藝術失去一切物直性的特色而只為純粹觀念時,終將會被西奈到宗教與哲學之中。

當今,致使眾人混淆美學與藝術的概念便出於此,藝術從過去被貶低的驅逐逐漸提升其價值,到今日藝術已死、建立美學,甚至哲學更進一步收編了藝術,將藝術的所有感性抽離,被以理智與學術的方式研究著,成為一門隸屬於哲學之下的學科。

 

美學:一門隸屬於哲學之下的學科

諷刺而不能理解的結論竟是今日藝術的現況,對於學習藝術的我來說,實在唏噓不已,藝術的技術性,實踐價值完全被輕視,被以美學理論基礎吞噬著也毫無招架之力,藝術的創造性不再用於創造讓人看見新的真實性,而是僅用理論敘述優劣與想法。

憑心而論。解惑系列\\北藝大劇場設計系獨招 面試準備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曾乓 的頭像
    曾乓

    曾乓評。什麼

    曾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